本網訊(杜健偉 程林)金沙江畔秋意濃,踔厲奮發譜新篇。白鶴灘水電站接連傳來喜訊,最后數臺機組相繼投產,電站進入全面投產發電沖刺階段;百萬機組設計制造、智能建造全方位運用……白鶴灘水電站進入世界水電“無人區”的背后,是中國水電人視創新如生命、把創新當使命的決心和信念。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黨中央從突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發,將科技、教育、人才放在二十大報告第五部分進行統籌部署,集中表達。這讓奮戰在一線的三峽人深感責任在肩、使命重大,激勵他們在開拓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的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01
黨的二十大開幕后的第二天,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地下廠房項目部副主任段興平和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現場。電站距離全面投產只一步之遙,段興平和同事們正在有序推進地下廠房項目的收尾工作。
為了布置白鶴灘水電站的引水發電系統,建設者們在兩岸山體中開挖出兩座巨大的“地下宮殿”和數條與之相連的“迷宮”,構成了全球已建最大的地下電站洞室群。
▲段興平正在白鶴灘左岸地下廠房檢查綁扎的鋼筋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動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對未來清潔能源的發展充滿信心?!倍闻d平說。
白鶴灘水電站地下廠房洞挖量高達934萬立方米,綜合技術難度位于世界首位。在段興平看來,白鶴灘地下廠房的成功建設,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有力實踐。
“三峽集團在掌握了巨型地下電站建造成套技術的同時,培育了一批具有專業技術水平和建設管理經驗的骨干人才,在這個過程中研發的一系列深大豎井施工裝備和混凝土澆筑新裝備,更是推動了水電行業施工裝備設計、制造技術進步?!倍闻d平說。
02
同一時間,白鶴灘工程建設部機電工程師吳思源正和同事們進行著最后幾臺機組的并網調試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內容,讓吳思源印象深刻,也讓他鼓足了干勁。
“定居”在白鶴灘水電站地下廠房中的16臺百萬千瓦機組,是三峽集團在水電重大裝備領域的一大創新成果,其背后更是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的全面研發與應用。
▲正在右岸地廠檢查設備的吳思源
“百萬千瓦機組的成功運行,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成功縮影?!眳撬荚凑f,“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水電裝備制造及管理人才培養得到蓬勃發展,先后完成溪洛渡水電站單機容量77萬千瓦、向家壩水電站80萬千瓦的設計、制造和運行管理,如今更是實現了白鶴灘水電站100萬千瓦機組國產化?!?/p>
03
振動錘及沖擊錘組裝、翻樁器組裝、打樁錘組裝,10月末,“烏東德”號3000噸海上風電起重船正在進行首次吊裝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停泊在廣州陽江錨地的“烏東德”號蓄勢待發,時刻準備著向風力資源富集的深藍海域挺進,啟航賦能綠色能源開發的新征程。
▲航行中的“烏東德”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給了我們項目現場員工莫大的鼓舞,南通船廠繁忙的碼頭不僅響徹機器的轟鳴,還有許多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交流?!比龒{物資招標管理有限公司船機項目部員工馮思敏說。
近年來,我國海洋裝備制造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實現突破,自主創新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作為國內首艘“運輸+起重”一體化的深遠海風電施工船,“烏東德”號既有相當于3萬噸級甲板運輸船的強大運輸能力,同時還擁有著3000噸的強大起重能力,是當之無愧的海上“大力士”,無需其他船只配合,僅靠單船便可完成港口裝載、海上運輸、起重及打樁等主要作業內容,為我國海上風電向深遠海邁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04
江蘇如東,亞洲首個柔直海上風電項目穩定運行,中國海上風電從近海走向遠海邁出了意義深遠的一步。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仔細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參與過如東柔直海上風電項目的三峽集團機電技術中心副主任專業師楊張斌激動不已?!包h的二十大報告讓我感受到了黨中央對科技創新、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對我們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楊張斌正在檢查圖紙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輸電技術,對遠海海上風電來說至關重要,也是未來海上風電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過去,我國在這一領域關鍵設備生產技術,甚至生產材料都受到國外廠商的技術封鎖。
如今,三峽如東柔直海上風電項目的成功投運,打破了中國海上風電在這一領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實現了自主可控國產化。楊張斌介紹說,如東柔直海上風電項目科技創新成果貫穿柔直海上風電成套設計、設備制造、換流站建造和調試運行全過程,三峽集團通過這樣一個項目,完成了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全產業鏈的迭代升級。
三峽如東柔直海上風電項目的科研經歷,讓楊張斌對黨的二十大所描繪的藍圖充滿信心?!跋嘈烹S著國家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們還能在更多領域破解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在更多行業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p>
05
11月的廣東陽江沙扒,暖似初夏,在離岸28公里處,三峽能源陽江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潘宏冠正在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機——“三峽引領號”上進行著巡檢工作。
▲潘宏冠(左)在風機內部進行巡檢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讓我們備受鼓舞,我們將全力攻關一批以漂浮式風機為代表的關鍵技術難題,為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邁進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迸撕旯谡f。
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被寄望為“未來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技術”,目前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探索。與傳統固定于近海海床上的風電機組相比,漂浮式機組可實現在深遠海部署風力發電機的愿景,在獲取深遠海域穩定優質風電資源的同時,不影響近岸漁業及其他相關產業活動。
開山馭水、逐浪深海,三峽科研工作者一步一個腳印開展技術攻關和研發,通過智慧與汗水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乘著黨的二十大的東風,三峽人已做好準備,向著未來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