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eikge"><small id="eikge"></small></rt>
<acronym id="eikge"></acronym>
<acronym id="eikge"></acronym><acronym id="eikge"></acronym>

我與我怒族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31日

  怒族,發源于怒江,繁衍于怒江,由于人口較少、勢力單薄,從公元8世紀起,先后受轄于云南南詔、大理,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察瓦龍藏族土千總和喇嘛寺及蘭坪菟峨白族羅姓土司等政權。這樣,怒族人民不僅要向納西、藏、白等各族土司和喇嘛寺繳納貢物,還要受傈僳族統治者的壓迫剝削,甚至人口掠奪。新中國成立以后,怒族受壓迫的情況才逐漸改善,但由于地處偏遠,道路不通,生活狀況依舊堪憂。

  

  日常用水困難

  

  交通出行困難

  

  生住宿困難

  踏上扶貧新征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掉隊?!白屓嗣襁^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擺脫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

  三峽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開發系列重大戰略部署,2016年與云南省委、省政府簽署了《支持云南省人口較少民族精準脫貧攻堅合作協議》,2016年至2019年共計投入20億元助力云南省怒族、普米族、景頗族3個人口較少民族整族精準脫貧攻堅,其中貢山縣投入資金2.2億元。

  2018年6月,根據集團公司統一部署,我主動接受挑戰赴貢山縣掛職,任縣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主要參與幫扶資金在貢山縣涉及的提升素質能力、勞動力培訓及勞務輸出、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六大工程項目建設,希望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中貢獻些許微薄力量。

  初來乍到,我的“不適應”

  啟程前,我參加了集團公司公益基金會及黨校的扶貧專題培訓,同時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了解脫貧攻堅領域相關政策,不斷強化對脫貧攻堅工作方法的認識。雖然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從國內較發達的城市到全國最貧困的地區,當深入基層干實事的決心和艱險貧瘠的實際條件相遇時,我不可避免地感到了一定的“不適應”。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地處云南省西北部,毗鄰緬甸,國境線172公里。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碧羅雪山三大山系與獨龍江、怒江兩大水系相間縱列,形成了“三山夾兩江”的高山峽谷地貌。身處其中,只能從兩旁的群山之中看見一線的天空;長此以往,不知天有多寬、地有多廣,頗有些“坐井觀天”的味道。

  

  縣城的主街道

  全縣總面積4379平方公里,其中70%國土面積屬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屬于國家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生態脆弱的地區,僅有30%的面積可利用。全州沒有機場、沒有鐵路、沒有高速。2018年6月,我從州府瀘水市到貢山縣行車距離共計249公里,卻足足用了2天時間。高山峽谷的風情和崎嶇難行的道路相映成趣,當地便有了一句幽默的說法——貢山是一個“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的落后情況雖然出乎我的想象,但真正讓我震撼和畏懼的當屬生命的脆弱。在赴貢山縣報道途經蘭坪縣時,有幸與蘭坪縣委書記共進午餐,席間縣委書記匆匆離席,因為一位扶貧干部在下鄉途中突發腦溢血,情況危急。2018年7月初,剛安頓下不久,便聽聞貢山縣當時唯一的對外道路嚴重塌方,2輛轎車被巨石埋沒,車上的7人無一生還。隨后,我總能隔三差五地聽到一些噩耗,行車不慎墜入怒江身亡、行駛車輛被山上落石砸中、兩車人員全部身亡……

  

  除了聽聞,我也在后續的下鄉、出差途中因暴雨、塌方或其他原因被困,多次經歷險情、直面死亡。最危險的一次是被困于海拔約3000米的半山腰,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手機沒有信號,失聯時間長達27小時。那是我這30年來與死神接觸最為親密的一次,慶幸的是,同行的同事對我頗為照顧,雖有部分人員受傷,但大家最終都全部脫險。

  艱苦的工作環境及遭遇的險情

  貢山縣處于較高海拔地區,冬季氣溫寒冷、年積雪,高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冬季一般因積雪過厚禁止通行,如因緊急情況則需要大型鏟車開路方可通行。夏季長期處于雨季,外加地質條件較差,所以山體塌方的現象較為嚴重。我日常工作和下鄉途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冬季在挖出的雪洞中通行

  

  夏季因暴雨塌方被困

  情況最危險的要屬2018年9月10日下午1點半、從德欽縣返回貢山縣的途中,在翻越碧羅雪山、剛從山頂往下走了不遠的地方突然塌方,阻斷了唯一的下山道路。隨后嘗試返回,因連綿的陰雨天氣,上山途中一段土路濕滑無法重新返回山頂,因此被困于海拔約3000米的山腰上。

  

  當時的塌方點

  上山沒有信號,聯系不到外界,幸運的是山上住著一戶牧民,因當地道路施工,牧民家開了一間小副食店,同時還提供簡單的住宿服務,所以我們也算找到了臨時避難所。

  

  在牧民家中避難

  

  集體泡面充饑

  

  山上沒有自來水,用屋頂接住雨水作飲用水

  因為9月初屬于秋季,我們大多數人僅穿了一件汗衫外加一件博外套,但是海拔3000米的夜里溫度會下降到0攝氏度甚至以下,如何熬過寒冷的夜晚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圍爐夜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屋里生一團火,大家圍在一起吹吹牛、相互調侃調侃,以減輕被困的壓抑氣氛。相對封閉的屋里長期生火,煙霧會熏的人難以睜開眼睛,所以大家只能在眼睛受不住的時候到屋外透透氣,直到冷的受不住的時候在回屋繼續烤火。

  

  圍爐夜話

  如何入睡依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3000米海拔的地方常年潮濕陰冷,牧民家的出租屋內與屋外潮濕陰冷程度基本沒有分別,床位不夠、被子不厚、而且又霉又潮,根本無法抵御夜里的寒冷。所以我們煮了一大鍋不知名的白酒,喝酒吹牛,醉了就被大家伙抬去睡覺,至于喝醉了發酒瘋的同事恐怕就有點麻煩,不過我是見不著了,因為我酒量差,屬于比較早被抬去睡覺的那一類。

  

  每個鐵皮房睡6-10人,一張木板就算一張床

  到了第二天午飯后,牧民家的可用食品已全部被消滅;下午4點,連綿的細雨暫停了一會,塌方點山體看上去也相對穩定,不再有大石頭落下,所以及時不能確保完全安全,我們也必須翻過塌方點,因為已經沒有食物了,而且隨時可能再次下雨,那時就是想過也不能過。

  以我的能力顯然是過不去的,因為看見那深不見底的山崖,我的腿就發軟,更別說翻過去。所以花了200元人民幣,請牧民家身體強壯的侄子把我帶過去。其實整個翻越的過程,我只有兩點感受,一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大手牽著我一步一步往前爬,二是我只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和自己的呼吸,其他什么也記不住、什么也不知道了。

  

  趁著雨停的間隙翻越塌方點

  

  下面是深淵,上面偶有碎石滑落,壯漢帶著我翻過懸崖

  翻越后的塌方點

        翻過塌方點后,我立刻雙腿一軟就坐倒在地上,過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瞬間又了一種如獲新生的感覺。至于手上腿上、膝蓋上或摸或撞的傷痕,相比起這次的經歷,都顯得那么不值一提。

  

  失聯時間27小時

  黨的教導伴我成長

  2018年8月20日,受18號臺風“溫比亞”影響,中船重工集團第七六〇研究所某國家重點試驗平臺出現重大險情,該所副所長黃群帶領11名同志組成搶險隊,對試驗平臺進行加固作業,黃群、宋月才、姜開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犧牲。三位同志面對臺風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為保護國家重點試驗平臺壯烈犧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他們被黨中央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他們的故事被全國黨員學習和傳頌。

  當時的我正處于天人交戰、初心動搖,信念出現偏差的“重病”時期,他們的事跡宛如一劑沁入心脾的良藥,深深的觸動了我的靈魂。同樣作為為黨和國家偉大事業而奮斗的一員,當危險來臨,我的彷徨動搖與他們的英勇無畏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時至今日,他們毅然決然的精神我無法企及,但他們那鮮活的優秀共產黨員的形象,依然不斷激勵我前進。

  黨的教導為我指明方向,排除我的疑豫,讓我信念堅定的專注于本職工作,然而實地的工作也存在不少難題。于我而言,最大的難題總結起來可以概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地有少數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嚴重,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帶動另一部分人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我國上一階段經濟發展的國策,所以他們認為脫貧是黨和政府虧欠他們的,認為當地的父母官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就沒有工作業績,自然也就得不到提拔。另一個方面是我對當地的風俗、習慣、特別是語言不夠了解,不管是在行業部門還是入戶工作的時候,如商議的事情于他們有益,那么他們便會用普通話與我無障礙溝通;如商議的事情與他們無關,他們便以不會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為由拒絕與我交流。

  雖然在當地工作大多數都要依靠政府,但是政府不會幫你解決所有問題,有些事情還得自己想辦法。既然存在少數人欺負我這個外來客,那么我還得去找那些踏實肯干、愿意致富的當地人來帶動他們,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貢山縣第一個“扶貧車間”雛形

  雖然扶貧工作大多數都要依靠當地政府,但是政府不會幫你解決所有問題,有些事情還得自己想辦法。少數人“欺負”我這個外來客,我便暗下決心,尋找那些踏實肯干、愿意致富的當地人來激勵帶動他們,便有了“扶貧車間”故事

  擁有150畝草果地和1個小型的獨龍牛養殖廠的李四清,想在嘎拉博村建一個特色水產養殖廠,用于農家樂、旅游接待、垂釣等。李四清通過考察認為,怒江水中的“扁頭魚”、“白魚”等市面上價格昂貴的魚種部分會沿嘎拉博河逆流而上,在溫泉集中產卵。找一處交通便捷,水資源豐富,無地質災害隱患的天然溫泉“依茶獨”,對這些魚種完全可以實現人工飼養。由于資金不足,李四清找到貢山縣扶貧辦,請扶貧辦幫忙想想辦法。扶貧辦領導和我都認為這個項目可行,于是提出了以“合作社+村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模式運行進行項目建設。

  

  合作社成立

  所謂的“合作社+村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模式,就這個農家樂合作社進行簡要解釋。農家樂共計投資300萬元,政府出資100萬,三峽集團出資100萬,李四清通過農村信用社貸款100萬。其中政府及三峽集團出資的200萬元作為當地村委會的集體經濟,每年根據收益情況提取相應比例的分紅后,村委會再按照比例給建檔立卡戶分紅,這樣解決卡戶的固定收入問題;另外周圍村民家里種的菜、圈養的牲畜都可以直接賣給合作社,這樣解決村民的農產品銷路問題;建檔立卡戶一方面作為集體經濟的“小股東”分紅,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按勞動量另外付工錢,這樣解決建檔立卡戶的務工問題。

  

  在合作社工作的村民

  集團幫扶資金入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帶動當地水產養殖產業積極性,圍繞“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帶動周邊村寨和全鎮乃至全縣產業的發展,使該村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經濟優勢。通過合作社聘用當地農戶務工,拓寬貧困群眾的就業渠道,有效提高農戶收入,通過采購農戶的產品推動農戶的種養積極性,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提高了帶動脫貧和救助貧困戶的能力。

  嚴格意義上來說,貢山縣全縣至今沒有“扶貧車間”,雖然這個農家樂也不符合“扶貧車間”的完整定義,但這是貢山縣第一個以“扶貧車間”名義建設的項目,且以資產股權量化為紐帶,創新投資收益扶貧模式,建立資產收益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保證了50戶貧困農戶的保底分紅收益,實現了貧困群眾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轉變了部分群眾的觀念,消除了他們安于現狀、等靠要的依賴心理,實現了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這個農家樂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扶貧車間的雛形,為后續的扶貧車間深度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留住貢山縣的“民族傳統味道”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這貢山縣獨龍族全國人民代表在2019年全國兩會向全國人民宣布整族脫貧后,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江鄉親們回信里的一句話。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群眾多分布在捧當鄉和丙中洛鎮,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墻半木房,這種房子比較寬大,一般是垛圓木為墻,屋頂覆蓋薄石板,石板約一尺見方,由屋檐鋪起,第一塊平鋪,第二塊壓著第一塊的上邊,第三塊壓著第二塊的上邊……一直覆蓋到屋脊。這種傳統房屋一般都為兩層,樓上又多分成兩間,外間待客,并設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鐵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炊飲之用。內間為臥室兼儲藏室,樓下存放農具雜物或關牲畜,樓板用木板制成,鋪設于架在斜坡或平地上的許多木樁上。這種木房結構簡單,既易搭建,也易于拆遷,又適合貢山多雨潮濕的特點。

  所以我總尋思著,住房是消除貧困的基礎和關鍵問題,三峽集團的幫扶是否可以結合后續的鄉村振興戰略,在解決住房的同時,留住怒族的“民族傳統味道”。

  經與縣扶貧辦商議,在部分條件允許的農村危房改造項目中,以三峽集團幫扶資金作為補貼,改造戶均補助6.3萬元(其中:集團補助資金4萬元,當地出資2.3萬元),重建戶均補助8.3萬元(其中:集團補助資金6萬元,當地出資2.3萬元),建設帶有民族傳統的安居房。

  危房改造項目從改善人居環境、改變農村面貌實際出發,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把危房改造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整合資源、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發展生產相結合,與通電、通路、通水等環境整治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對項目實施農戶住房進行整體改善,注重在建筑形式、室內外裝飾等方面延續怒族傳統民居風格,保持怒族農房風貌,努力留住最原始的怒族“傳統味道”。

三峽集團幫扶標識

  危房原址改造工期短、效果好,房屋傳統風貌得以更好地保留。在危房改造脫貧工作中,貢山縣推廣原址修繕加固,

  對地基采用混凝土扁鋼進行柱腳加固,刷上防腐漆;在人畜分離方面對住房底部全混凝土覆蓋,原土墻以剪力墻形式混凝土澆筑;對房屋主體進行內外打磨,從底層開始替換所有腐朽的地梁、木板;清除屋面原有土層,以框架結構連接屋頂,屋面以成板封屋面;打磨、替換所有房頂腐朽的椽條、十字結構,加一層檁條,鋪上防水彩鋼瓦和石板;在加固方面采用角鋼、扁鋼對屋架及梁柱結點進行加固、拉結,對屋面和屋頂采用適合規格的木板進行整體拉結,重新布置室內線路,采用4平方銅芯線,PVC穿管;對房屋室內外進行防水、防腐處理;庭院建設打地坪,做排水溝等措施,留住了怒族農房的“傳統味道”。

  貢山縣丙中洛鎮雙拉村茶臘二組建檔立卡貧困戶肖建光原來居住的老房子是傳統的木楞結構,屋面局部下沉,漏雨滲水,腐朽嚴重,整體性和抗震性都比較差。如今,他家的D級危房搖身變成了保留有貢山傳統怒族特色的民居房,不僅保持了地域特征、傳統特色,還達到了安全居住的標準,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肖建光房屋改造前圖片

  

  肖建光房屋改造后圖片

  住在整葺一新的房子里,肖建光喜滋滋地說:“不是貼瓷磚地鋪板磚就好看,也不是小別墅小洋樓就時髦,我們怒族人的房子得有怒族人的‘魂’和‘味道’”。

  為貢山縣產業探索提供助力

  脫貧攻堅要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要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作出的重要指示。

  脫貧不能只是解決一時的吃穿住,只有解決了長期的收入和就業問題才是做到了真正的脫貧。貢山縣是全國最深度貧困縣之一,貢山的怒族同胞是直過民族之一。當我們在大城市享受生活的時候,他們大部分人仍處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們正以“太古之民、一越千年”的態勢和全國人民一同奔向全面小康,但是在產業和經濟發展上的缺失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彌補的。

  對于產業這個不得不發展而又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特別是三五年后才有成效的中長期產業,縣財政資金的預算有限,貢山縣委、縣政府的態度也是慎之又慎。我們的幫扶資金正好可以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通過因地制宜的細致規劃,幫助他們發展滇重樓、石菖蒲等中藥材的種植產業,雖然幾年以后才能見到成果,雖然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總歸還是協助他們摸著石頭過河,在中長期產業的發展道路上更進一步。

  

  村民股權證書

  為貧困大學生解決后顧之憂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中對當代青年提出了新要求,我們的脫貧之路也離不開教育脫貧這條主線。

  所謂扶貧不僅要“扶志”,扶貧還要“扶智”。怒江州委、州政府深刻領悟總書記這一論述,于全國范圍內率先實施了“十四年義務教育”的惠民政策,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再加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共計十四年享受政府補貼。由于資金短缺,確保了初等教育,對于高等教育的經費就略顯不足。三峽集團的幫扶資金正好幫助貢山縣解決了這一問題,對于想讀書、能考取大學(含??疲┑膶W生給予持續性的補助,根據考取學校不同給與每年3000~6000元的現金補貼,對于有患病和殘疾的學生視情況增加額外補貼,基本解決他們的大學期間的所有學費問題。

  對于三峽集團無私的資助,一些已經如愿就讀的大學生也向集團公司寄出感謝信。

  其中就讀于云南民族大學的王春來寫道“我的爸爸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所以家里只有我和媽媽,這么多年來都是我的媽媽在支撐著這個家庭,她的身體也不是很好。所以多虧了集團的幫助,當知道有集團的自助時,我們都很高興,因為這樣下來我的學費就有了保障,也減輕了媽媽的負擔。所以真的很感謝集團給我的幫助,因為有了集團的幫助我才有機會來完成我的學業,讓我坐在教室里讀書。集團幫助了我的家庭,我真的十分感謝?!?/p>

  就讀于西南林業大學的楊曉潔寫道“我是受你們集團資助的一名來自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的學生,我于2017年考上了西南林業大學。在西南林業大學就讀期間,我不僅在學校收獲了專業知識,還收獲了友情。在學校學習期間,我接觸到了有關經濟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了基礎會計、宏觀微觀經濟學、經濟法以及農村發展研究、農村發展概論。這些專業知識不僅幫助我開闊了視野,也讓我意識到我原來的目光短淺,來自大山深處的我,不僅目光短淺而且很內向,在大學期間,我接觸到了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也讓我一點點作出了改變、突破了自我”。

  叫做王建素的學生寫道“古人說過‘仁以之恩圖報為德,滴水之恩,定以涌泉相報’,面對三峽集團的幫助和鼓勵,心中無比的感激。祝愿在這里只能匯成一句簡短但能真切表露我的心聲,那就是謝謝!有了三峽集團助學金的相伴,我前行的道路更加寬廣。感謝三峽集團設立的助學金項目,它使我的內心不在感到畏懼和無助。感謝公司和領導的關心及愛護,是您們的關愛照亮了我的心田”。

  從文中可以看出,有些學生語言水平并不高,有些甚至語序也不通順,但他們以這種最普通卻最為誠摯的方式表達了他們最為由衷的感激之情。

  

  

  

  受資助學生寫的感謝信

  貢山,我的第二故鄉

  除上面所講述的幫扶項目外,三峽集團對貢山縣怒族的幫扶還包括很多方面:

  基礎設施——太陽能路燈

  

  貧困戶的原住房

  

  易地搬遷——美麗宜居項目

  

  村級道路修繕前后對比

  扶貧工作很辛苦,扶貧道路很艱難,但是扶貧的故事卻很多很多,每當講起這些故事,所有的艱難困苦便都化作了我的驕傲。

  在貢山工作接近三年的時間里,我錘煉了黨性、提升了能力,收獲了貢山怒族同胞的友誼,收獲了第二故鄉對我的認可。高山峭壁上伸出的援助之手,地里田間遞給的青澀野果,小小木屋里敬上的自釀美酒……上至縣級領導,下至貧困百姓,怒族同胞與我一同為全族脫貧事業而奮斗的點點滴滴,與我一起在“一線天”的峽谷中經歷的苦辣酸甜,都將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2019年10月榮獲怒江州脫貧攻堅貢先進工作者稱號,2021年4月榮獲云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5月榮獲貢山縣優秀掛職干部稱號。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幫扶滇川兩省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工作隊全國脫貧先進集體稱號,我也是其中一員。當我微微顫顫拿到這些獎勵的時候,所有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都化成了淚水,當然那是幸福的淚水。

  

  勞作的村民

  

  豐收的喜悅

  如今全國所有貧困縣已完成脫貧任務,逐步奔向小康生活。往后的工作,我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將扶貧掛職經驗融入本職崗位當中,為公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脫貧后獨龍族紋面女的幸福生活

  

  最后插一張個人照片

本文作者李超,中國三峽建工集團辦公室(董事會與監事會辦公室)專業師。2018年6月-2020 年12月掛職于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扶貧辦。

99热6精品视频在线精品久久,一本道AV在线一区二区,空姐制服国产在线播放网址,swag麻豆传媒集锦,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视频,主播国产手机自慰在线直播视频下载,动漫美少女萝莉舌吻,国产网红直播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