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件,而這個大事件又是由無數個大大小小的事件構成,小到買一份扶貧產品,幫助種一棵莊稼,指導養一頭牛,大到建設一個扶貧車間,修建一條產業公路,搬遷一座村寨等等,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太多的扶貧人為此默默奉獻,有的甚至因此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關于我的扶貧故事,故事發生在盈江,一個西南邊陲的小縣城。
初入盈江,目之所及滿是新奇
盈江,別稱“象城”,是云南德宏的一個邊境山區民族縣,與緬甸北部接壤,全縣人口約32萬,縣內居住著傣族、景頗族、傈僳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
?。ㄕ驹谥袊亟缗臄z的緬甸) (脫貧之后落成的某處地標)
一、氣候與植被
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全年分為旱季與雨季,每年的5-10月左右為雨季,雨量特別充沛;11-4月左右為旱季,陽光特別充足。充沛的雨量外加充足的陽光,使得整個盈江的植被非常茂盛,全縣的植被覆蓋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左右。剛剛踏上德宏的地界時,正值六月中下旬,我們驅車前往盈江,作為一個從未來過德宏的外地人來講,除了對時斷時續的暴雨感到驚訝,更多的是被眼前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動植物所震驚,仿佛來到了東南亞的某個國度。
?。▓D為菠蘿蜜) (圖為澳洲堅果)
?。▓D為黃牛) (圖為犀鳥)
二、人文與風俗
盈江地處邊境且又以少數民族為主,特別是傣族、景頗族,由于傣族信奉佛教,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塔,因此異域風情異常濃厚,外加到處都是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以及著裝,都能給人一種不在異域勝似異域的感覺,趕上大型節日,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樸實無華,熱情好客,隨便走進一戶人家,家境較好的可以給你端酒上肉,家境相對差的也能為您奉上一杯熱茶。
?。▓D為景頗族正在過目瑙縱歌節) (圖為景頗族歡迎客人)
?。▓D為大盈江邊佛塔) (圖為傣族供奉的佛像)
接觸盈江,所到之處皆有貧困
盈江縣于2011年被列入滇西連片特困地區,2013年被列為扶貧工作重點縣,全縣有4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296戶45005人。
一、我對貧困的直觀感受
說到貧困,以往都是在書本中見識過,直到我親自參與了扶貧,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貧困。第一次入戶走訪貧困村的山區群眾的家,我就被震驚了,路是泥巴路,房是木板結構或是竹籬笆結構的房,或大或小,或舊或破,毫無規則可言。有的大門緊閉,所謂的大門也是簡單的門板對付,絕大多數緊閉的大門也就隨意的用木條拴著,隨手一解便能推門而入。整個村寨可謂是臟亂不堪,行走于村寨之中,偶爾可見三倆個穿著又臟又破衣服的小孩在玩著泥巴或者追逐打鬧。隨便推開一家大門,堂屋中心均有一個火塘,里面還有未燒完的木頭橫七豎八的放著,屋頂跟四面墻壁都早已被熏的漆黑,肉眼所見之處幾乎沒有像樣的家具,有的會有一張柜子外加一張桌子幾張小凳子,有的只有一張桌子外加小凳子,有的甚至沒有任何家具只有兩三張小凳子,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簡直貼切的不能再貼切,而且像這樣的貧困景象,在大部分山區群眾家中幾乎可以說是司空見慣。貧困不僅僅包括物質上的,更多的是包含精神上的。走訪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明明還在讀書的年紀卻早早離開學校走上社會,甚至十七八歲就生兒育女;有些人明明房子已經破爛不堪卻寧愿花錢修活人墓也不愿花錢修自家的房子;有些人明明年紀輕輕手腳健全卻寧愿整天宿醉也不愿出門干活。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D為貧困戶廚房) (圖為貧困戶屋內)
?。▓D為貧困戶客廳) (圖為貧困戶客廳火塘)
?。▓D為即便住進新修的房子依舊保留著的木條拴門的習慣)
二、貧困產生的原因
產生貧困的原因有很多,既包含客觀原因也包含主觀原因。單就盈江來說,因病、因殘、因學、因災、因毒、缺技術、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后、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等都是造成盈江貧困的主要原因,另外許多山區群眾不會講漢語,只會講本民族的民族語言,無法與外界順暢的溝通也是造成貧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融入盈江,身體力行助力脫貧攻堅
扶貧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即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及確保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我于2018年6月來到盈江,當時正值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峰期,短暫的熟悉之后就立馬與當地的扶貧干部一起投入了聲勢浩大的扶貧工作。
云南省與三峽集團簽訂的幫扶協議里明確三峽集團在云南省的任務是整族幫扶怒族、普米族以及景頗族。單就盈江縣來說,集團分四個年度,每年7000萬元,共計投入了2.8億元資金,用于幫扶景頗族群眾提高素質能力、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基礎設施、培育特色產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六個方面。原本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地方確保集團幫扶項目落地,用好集團幫扶資金,然而真正到了地方之后,實際上不可避免的要參與地方扶貧的各項工作,而不僅僅局限于集團幫扶的相關工作。
一、開展地方的各項扶貧工作
入戶走訪是扶貧的一項基礎工作。國家提出精準扶貧,反對大水漫灌式的扶貧,因此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該扶持誰的問題,只有一戶一戶的走,一戶一戶的問,他家有幾口人,有沒有工作,有沒有小孩讀書,家庭年收入多少等等,符合條件的我們給他建檔立卡建立大數據,因此我們把所有被幫扶的貧困戶都統稱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入戶走訪經常走到半夜,而且有的村寨要不斷重復的走,因為當地群眾白天有的去山里干活或者撿山貨,往往晚上才會回來,有的甚至一兩天才會回來。
?。▓D為夜晚入戶走訪) (圖為夜晚入戶走訪)
掛鉤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扶貧的一項重要工作。全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一萬多戶,為了能確保每一戶都有具體的幫扶責任人,全縣要求副科級及以上干部每人掛五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副科級以下每人掛一到三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此將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分攤到每一個扶貧干部身上,我也同樣按照縣里要求掛鉤了五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D為我的掛鉤戶曹富華家) (圖為我的掛鉤戶余興通家)
?。▓D為我的掛鉤戶余興勝家)
制定幫扶措施是扶貧的一項核心工作。入戶走訪是為了解決幫助誰的問題,而掛鉤建檔立卡貧困戶是為了解決誰來幫的問題,采取什么幫扶措施是為了解決怎么幫的問題。為了能夠很好的幫扶我的五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除了經常給他們宣傳國家的扶貧政策,同時根據他們各家的情況并結合縣里出臺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分別給他們制定了不一樣的幫扶辦法,有勞動力的,就多安置一些產業,根據他們各自的需求,扶持他們養豬養?;蛘叻N植姬松茸、草果等等,又或者安置他們就近扶貧車間打工等等;勞動力少的或者沒有勞動力的,就盡量幫助申請諸如護林員一樣的固定工作或者直接幫助申請納入低保。
?。▓D為幫助發展產業)
三年的相處,幫助他們解決過很多很多問題,但因為聽不懂他們的講話,平時入戶我都會約著大學生村官之類的一同前往幫助翻譯,熟悉之后,他們遇到任何事都喜歡給我打電話,以至于每次收到他們打來的電話即使聽不懂也能肯定他們一定是遇到什么事情需要我幫助了,如果我不能立刻前往,起碼都會通知我們的駐村干部先幫我去看看,第二天我再前往。然而并不是每一次的電話都是重要的事,有一次深夜十一點多,我突然收到我的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打來的電話,電話接通以后,電話那頭跟以往一樣嘰哩哇啦說了一通話,我一頭霧水也不知道他說的什么,深夜來電不是重要的事也一定是著急的事,我特別擔心,生怕出什么事情。于是我給駐村干部打電話想讓他先去看看,結果電話沒打通,由于天黑路遠又沒車且山路的單邊車程至少兩個小時,立刻動身根本不現實,一夜未眠之后,第二天一早,我就帶著司機火急火燎的直奔他家,見到他之后未見他有任何焦急神態反而笑嘻嘻的看著我,村官問他昨晚打電話給我是因為什么事情,結果他告訴村官,沒啥事,昨晚酒喝多了就想起了我,他把我當他的親戚就是想給我打個電話,聽完我真是哭笑不得。
二、推動集團幫扶項目的落地工作
協助編制年度方案及踏勘現場是推動項目落地的必要保證。為了能如期完成脫貧,三峽集團幫扶項目方案編制時間很緊張,首先由各個鄉鎮根據資金分配上報各個鄉鎮想要實施的項目,其次由脫貧攻堅指揮部下設的集團幫扶組進行不斷踏勘和調研然后再進行調整,最后上報縣委縣政府批復。為了確保編制的方案合理,踏勘項目地和調研群眾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處在較好的地理位置,有的項目異常偏遠,諸如山里修建的產業道路以及輔助產業設施,引水渠等等。山區路況復雜,彎多坡陡,坑坑洼洼,一邊山坡一邊河流或峽谷,雨季的時候經常會遇見滑坡或者大霧天氣,根本無法通行或者看不清行進的道路。最忙的那段時間,我們常常是忙到天黑或者半夜才會返回鎮上的小旅館居住,30塊錢一晚,被子都是黑的那種,晚上睡覺都不敢脫衣服。最危險的一次,我們下鄉調研,原本都是天黑才會回來,那一次由于有事需要提前趕回,結果方向盤在半路突然鎖死,無法控制方向,幸虧是白天且操作得當沒出大問題,要是在夜晚后果將不堪設想,在我扶貧工作的三年中,當地就有一名扶貧干部由于車輛失控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D為推進集團幫扶項目)
親自帶隊督查檢查是推動項目落地的重要手段。方案編制完成之后,做好各項手續,項目就可以動工了。為了確保項目能夠按進度如期完成,我建立了月檢查制度、不定期檢查制度以及通報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召集相關責任人進行座談,研究解決辦法,調整工作思路,三年時間形成了上百余份的檢查報告,有效確保了項目的落地及完工。
?。▓D為督查集團幫扶項目)
積極配合審計整改是確保項目不出問題的最后屏障。大型項目,在開工之際就邀請第三方審計介入,小型項目,基本都是完工之后進行審計,審計幫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同時我們也積極配合審計完成問題的整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整改工作都推進的順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整改工作推進異常緩慢,直到我離開盈江前,500余個集團幫扶項目才徹底整改完成。
作為三峽集團派駐地方參與扶貧的工作人員,除了要完成地方的扶貧工作,集團的幫扶工作,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例如:配合掃黑除惡的專項工作、配合民族團結共建的專項工作、配合疫情防控值班守邊的工作,推薦參與“三峽娃娃行”和“民族干部培訓”等等這些工作無一例外都跟扶貧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都是扶貧工作的一部分。
?。▓D為選拔“三峽娃娃行”孩子) (圖為邊境一線疫情防控通宵值班)
離開盈江,萬般不舍腦中全是回憶
三年的幫扶,見證了盈江的蛻變。一是實施的安居工程使貧困群眾住上了安全穩固的新居,永遠告別了茅草房、杈杈房、竹籬笆房。二是培育的特色產業使得貧困群眾家庭收入得到明顯提高。三是打造的特色旅游鄉鎮、村寨使得邊境民族風情更加突顯。四是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群眾生活更加方便。
?。▓D為脫貧之后盈江部分村寨新貌)
離開盈江快一個月了,似乎還不太適應城市這種工作和生活節奏。在盈江,早晨起來就是一碗米線或者餌絲,而在成都,早餐應有盡有,琳瑯滿目;在盈江,工作不是在山區就是在去往山區的路上,少有坐在辦公室,而在成都,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電腦前靜靜的處理各種文件;在盈江,這個季節當屬各種花草樹木爭奇斗艷,瓜果滿城飄香的時刻,而在成都,車流永遠往來不息,汽車尾氣夾雜著施工塵埃一直縈繞于身。
結語
其實關于扶貧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或許我所講的不能完全叫做故事,也可以叫做三年扶貧工作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以及所悟,然而他確確實實代表了我這三年來的人生以及工作經歷。扶貧是一個時代的大事,結束了就再也沒有了,我很感謝組織能夠讓我參與其中,無論未來的路去往何方,它終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并隨著我的記憶相伴一生。
作者簡介: 徐洋,男,1988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三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主辦,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被集團公司派駐云南德宏參加扶貧,掛職德宏州扶貧辦項目管理科副科長、盈江縣扶貧辦副主任,期間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以及“云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