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責任三峽˙暖冬關愛”白鶴灘施工區行動紀實
張旭 王霄/文 劉亦辰/圖
金沙江畔的四川大涼山寧南縣和云南巧家縣因群山環抱、交通閉塞,長期以來一直未摘除“貧困”的帽子,同時兩縣少數民族眾多,彝、回、苗、白、仲等民族或雜居,或以群落聚居,風俗差異較大,或單親家庭成長,或家里青壯勞力外出打工,貧困學生和學齡留守兒童人數眾多。
為響應黨和國家精準扶貧方針政策,助力三峽集團金沙江庫區扶貧攻堅工作,切實履行集團公司的社會公益責任,在集團公司團委號召下,白鶴灘建設部團委和白鶴灘施工區青年志愿者協會繼續深化“責任三峽˙暖冬關愛”活動品牌,聯合共青團巧家縣委和寧南縣委及施工區各參加單位團組織,圍繞“微愛傳遞˙助夢成長”主題,組織開展了2016年度“責任三峽˙暖冬關愛”活動。
2016年度“責任三峽˙暖冬關愛”是繼“幸福寧南•暖冬關愛”(2014年度)和“暖冬關愛之微愛巧家”(2015年度)活動之后的升級版,通過認領向兩縣留守兒童及在校貧困小學生征集的微心愿,給孩子們在隆冬寒冷之際和新春來臨之前帶去物質與心靈的雙重慰藉。
2014年度和2015年度的“暖冬關愛”深入人心,受到了共青團兩縣縣委和兩縣人民的一致好評與高度贊揚,“微心愿認領+現場走訪+情感互動”的活動形式更在志愿者中激發了情感共振。2016年度“責任三峽˙暖冬關愛”同時面向兩縣共征集到了1616個貧困小學生的心愿(巧家縣5所學校共征集835個微心愿、向寧南縣7所學校共征集781個微心愿)?!皬男“謰岆x開了我,一直是奶奶撫養著我,冬天來了,我的心愿是送給白發蒼蒼的奶奶一套防寒棉衣和一雙棉鞋,希望在寒冬帶給她溫暖”……大山深處淳樸的童心、可憐的身世,透過這些心愿描述感染著每一個心愿認領人。
在建設部團委和施工區青協的精心組織下,在各參加單位團組織的積極動員下,借助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號、海報等宣傳方式,施工區廣大建設者踴躍報名獻愛心,短短10天內施工區認領人數就達到了1405人,隨之心愿分配,將心愿認領人與征集的孩子們心愿一一對應,心愿認領人根據心愿里孩子們填寫的鞋子尺碼、衣服尺寸等信息,通過網上郵購、鎮上采購等方式精心地幫小孩們挑選著心愿物品,并對心愿物品質量與合適性進行嚴格把關。由建設部團委統一采購了能傳遞關愛的明信片,對應分發給到每一個認領人,由心愿認領人在卡片上給對應心愿小學生寫下鼓勵和祝福的話語,有的還留下聯系方式便后續聯系或長期幫扶。
2017年1月6日至1月14日,各參加單位志愿者們整理好心愿物品,用皮卡車或輕卡車紛紛驅車趕往對口的小學,大部分學校位于高寒山區,交通不便、道路崎嶇,志愿者們不顧疲憊,行車5~7個小時,將一份份“新年心愿”送到翹首以盼的孩子們手中,并通過與受助學生的現場互動,向他們講述大山外面的世界,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接觸世界的窗扉。
2016年度“責任三峽˙暖冬關愛”活動,共認領1405個微心愿,籌集心愿物資近30余萬元,除白鶴灘施工區17家參加單位外,“暖冬關愛”志愿活動參與范圍目前已覆蓋到三峽建設公司、向家壩電廠、三峽新能源西南分公司等集團公司內兄弟單位。集團公司和白鶴灘施工區的志愿者們一起用樸素無華的微愛行動,在金沙江畔的精準扶貧攻堅戰中,詮釋著“三峽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截至目前,三個年度的“暖冬關愛”行動共認領1961個心愿,捐助心愿物資價值近42萬元?!疤依畈谎?、下自成蹊”,白鶴灘施工區青年志愿者的微愛行動,在這些山區貧困學生心中,播灑下了“三峽大愛”的火種?!柏熑稳龒{˙暖冬關愛
微愛行動”的活動品牌,在庫區貧困學童的心中塑造白鶴灘施工區志愿者新年“圣誕老人”的公益形象,成為和諧企地關系的情感紐帶。
“三年琢器、十年磨劍”,三年來建設部團委和施工區青協積極開拓志愿服務工作思路,將繼續開展并逐漸探索和完善“暖冬微愛”活動模式,擬摸索采用“移動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方式,致力使活動內容不斷升級,宣傳媒介更加多元,活動范圍更廣更全,努力成為“精準扶貧”戰線上基層團青工作的樣板。